《孔子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07-25 06:09:17
《孔子》教学反思

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,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,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,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孔子》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《孔子》教学反思1

回顾《孔子拜师》这堂课的教学,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,反思整个教学过程,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,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。整节课能够按照教学设计,针对学段目标进行有重点的授课。现总结出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如下:

优点:

一、导入部分直奔主旨,激趣引科。

导入时,在认识“拜”字过程中,交流突出了三个层次。即:读“拜”的读音、记住字形、理解“拜师”的意思。

二、词语教学符合学段目标,清认多理解

在词语教学中,我主要抓住“日夜兼程、风餐露宿、风尘仆仆”这三个词语体会孔子求学旅途劳累、辛苦。其中由“风尘仆仆”引入,一词带多词。找出文中还有哪些也体现出孔子的旅途劳累。课堂上根据学生们遇到的困难,我还介绍了查字典的好方法。如“日夜兼程”查不到,就可以先查“日夜”再查“兼程”,最后把两部分解释结合起来。体现了教学时善于组织教学,善于捕捉细节。顺学而导,发现问题,马上解决,也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机智。

三、小组合作,体现出小组合作的特点。

在小组合作识字中,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,体现了学生互教互学,在交流中学习。在写字指导上,采用同质合作。体现出小组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。

四、注意了学法的指导。

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,我采用的是补充课题的方法。教会了孩子们又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。

不足及改进措施:

一、要加强词语教学的教学方法

在教学“纳闷”一词时,读过一次句子后,我马上让学生换词。其实这时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“纳闷”一词的意思。所以换词时出现了,换成“气愤”“伤心”这理的理解。在这里,我应该让学生再反复读读句子,体会纳闷的意思,理解后再换词,就更能反馈出孩子对于词语的理解了。

在教学“风尘仆仆”一词后,只需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,或借助情境理解即可。不需要进行想象。如果再重新设计可以是:

1、读文中句子。

2、理解词语意思。

3、本段中还有2个成语也体现了孔子的旅途劳累。是什么?(“风餐露宿”“日夜兼程”)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。理解时,也只需理解词语表面上的意思,不要深入理解。

二、今后要多进行教师小结。

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,我没有做小结。应加上一句:今后我们遇到的一些课文,有些也可以采用补充课题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这种方法。大家注意积累和运用。

三、重点指导的字,要按结构范写。

本课我指导的几个字,都是根据有易错的笔画来范写的。今后,再重点指导写的字时,要根据结构的不同,使每个结构都找一个字来重点指导。

这节课课对于我来说,虽然已小有收获,但在细节设计、教学环节的处理及课堂生成的调控上还欠缺很多。我还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再努力钻研,完善自己,争取更大的进步。

同时,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,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,省事,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。例如对于孔子、老子、曲阜的介绍,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,不够生动,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,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,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,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,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。再如,对于曲阜的介绍,我只考虑,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靠拢,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。节外生枝的教学,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。我想,今后在教学中,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,灵活掌握教学,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,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。

今后我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精神,大胆实践,朝着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迈进,使自己锤炼成为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。

《孔子》教学反思2

妙扣一词,事半功倍

寥寥数语,便将学生引进课文,让学生运用朗读的常识解读课文,感悟语感,形成积淀。

一、阅读第一节,通过教师三个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学会把“长句读短”,后顾课题“孔子游春”,以名晓文章贵“简明、精要”,不得绕圈丢阵。

二、感受第二节,以“泗水春景美啊!”为题,用美的姿态、美的声音读出春景的美,把“美景读美”!这样,水到渠成地拎出“比喻”、“拟人”、“排比”等句式的渗透训练,再施以师生多形式地读、背竞赛,语感上口,语意进心,语段入脑。

三、学习“孔子论水”段时,我备课时注意了孔子“很不平静”、“动情”、“意味深长”等一系列描写心情、表情、语言的词语,可在教学推进时,我却意外地发现“沉思”这个词的妙处,让学生抓住“沉思”想“孔子可能在沉思什么呢?”学生有的说:“他可能在想这水到底有什么内涵?”有的说:“他可能在想这水有四性,人能有几人具备水这品性?”有的说:“他可能在想水是真君子啊!”有的说:“我的学生有几个能具有水这个真君子的品行呢?”有的说:“我怎样教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真君子呢?”

真没想到,冗长且零散的几段话通过“沉思”一词浑然一体地凝聚起来;本应费口劳舌地“讲、读、悟、说”的教学程序则被这“沉思”一词简洁明快地浓缩起来。真有“妙扣一词,事半功倍”之效果啊。

四、讨论“师生论志”段时,由于前面“论水”铺垫得厚实到位,对子路的“率直”有情义、颜回的温文尔雅“歌言志”的理解就很深入透彻,孔子老师的用意、师生的情意、泗水的春意也就穿过纸面,荡漾于文外了。最后施以“同学们情绪高昂,有满腔的话语想表达,就让我们拿起多情的笔来倾吐我们心中想要说的内容吧!”

“沙沙”的练笔声似汩汩清泉在流淌,更似浓浓的情意在“滴答”:

李昕原:琴声、歌声、欢笑声,声声入耳;春情、水情、师生情,情情温馨。

韩梦:我觉得我们应该学颜回那样做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。那些有了一点点不足为奇的成绩就四处张扬的人,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!

叶楚月:课题“孔子游春”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出去游玩,而当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时就感觉到孔子十分会教学,他不仅教弟子们求真知,而且教弟子们做真人。他以水为喻,让弟子们在玩中学、学中玩,寓教于乐,真不愧是个大教育家。

反思:现在有不少阅读课都上成了“文化民俗课”、“地理常识课”、“戏剧表演课”、“风光旅游课”……语文课该还他的本真本位了。

《孔子》教学反思3

《孔子游春》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、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,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,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,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。

其中,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,也是难点。诚如学生所说:水就是水,真有那么多特点? ……此处隐藏9443个字……章的特色在哪里,可以进行训练的点在哪里?怎样落实“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”?

然而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,是个常量,在教学时只能有所舍、才能真正有所得。

所以,在分析教材时,应抓住文本最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教学,进行训练。

本课的语言很有特色,简短的文章,以人物对话的记叙传递了孔圣人深刻的教育思想。我把人文性的落脚点定位于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——“有教无类”和“因材施教”,从中受到教育,并从语言文字中具体感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物。而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,从对话弄清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,明白他的教育思想道理,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,即是教学的难点。

在具体操作时,我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些语言的精妙之处,咬文嚼字、品词析句,层层深入,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指导。

我以“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”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,在文本的深处和细处感悟人物特征,这不仅符合该类课型的特征,又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,使文本的“召唤结构”和学生的“阅读期待”相互交融,产生了和谐的共鸣、共振,使课堂极富张力和魅力。

我发现,教学中“静思默想”和“反馈交流”是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孔子的品质的,如果能适当追问,引领学生的感悟走向深入,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,就更好了。

语文课堂中的思想教育其实就蕴含在对课文的理解中,对课文的朗读中,蕴含在学生的答题中,让学生在语文训练的同时受到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得到了统一。

《孔子》教学反思13

《孔子游春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,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,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,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,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。

我在本课的教学实现了由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、由内容分析向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转变。

1.目标设定都能够着眼语用,充分发掘文本中独特的语言文字训练点、实践点。如对课文第2、8自然段的学习,挖掘出表达方法的妙密—联想。

2.文本理解从“提问题”走向“学语言”,关注表达,把文本还给学生,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中去发现、感悟、运用语言文字,揣摩文章之法,文章之道。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,也是难点。就学生的年龄、知识水平来讲,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“水是真君子”的道理的确不容易。那么,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,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?在学生自学第8自然段时,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、可以联系自己对水的认识、也可以联系别人对水的评价,如成语、名言、诗句等来体会。学生通过联想、推想、思考、分析,水“有德行、有情义、有志向、善施教化”的特点,在学生头脑逐渐清晰,而且具体可感。由此,真正理解了什么是“真君子”。课堂上,教学第8自然段,针对水的四个特点,我设计了仿写练习:水-------(看到的),她好像---------(想到的)。巧妙引导学生

运用联想的表达方法写话。通过写话,不断丰厚学生对“水”、对“真君子”的认识、理解。

《孔子》教学反思14

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,我讲的是《孔子游春》一课。这一课内容比较深奥,不太易懂。我们六年级其实已经都上完课了,但第一次讲《孔子游春》时,因我班的多媒体出现故障不能使用,所以我只是靠学生阅读和教师的讲解,感觉学生学得并不好,尤其是“论水”那一部分,因为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,所以学生仿写句子时出现了困难。这次借着这个机会,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,并精心制作了课件,希望能给学生们补上这感受圣人思想的、重要的一课。

这堂公开课我自己感觉较为成功,把我想要呈现给大家的良好的效果如愿以偿地呈现了,把我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,把我想要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境界较为满意地达到了。

1. 用优美的语言贯穿课堂,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、意境之美。为了与本文的古典气息相吻合,我用心参考教材,把优美的过渡语和小结语记在了脑海里,用到了课堂中,使得课堂充满了语文学科浓浓的人文气息和语感。例如:过渡语“ 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,孔子的心情却不平静,浩荡的泗水撩起他飞扬的情思,在弟子们疑惑的目光里,在他们好奇的探询下,便有了孔子这一段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宏论。他意味深长地说出来,其中的深长意味究竟何在呢?”小结语“孔子带弟子走进生活,走进自然,走进泗水河畔,让一花一草含情,让一树一木开口,让一山一水育理,用生活这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教育弟子。孔子循循善诱,充满智慧。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。”

2. 用生动的课件展示水的各种形态,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,配以舒缓动人的音乐,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。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孔子论水的深刻哲理,更为了让学生能自已有感而发,真正理解并能拓展延伸出水的其他品性,我精心设计了一组水的图片:有水平如镜的湖面,有波涛汹涌的大海,有缓缓流淌的小溪,有正在灌溉的喷泉,有晶莹剔透的水滴,有澎湃滔天的巨浪,有蜿蜒温顺的细流,有震撼人心的瀑布。这些不同形态的水,配以古筝曲《高山流水》,让学生拓宽了思维,展开了思绪,触动了思想,终于说出了自己独特的对水的理解,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,也给在场听课的各位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3. 重点突出,教法灵活。鉴于以往的公开课经验和教训,()为了避免“贪多嚼不烂”,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两个大问题,一是围绕“论水”,先理解再仿写;二是围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,先比较再发现。这样紧紧围绕重、难点,不仅重点突出,难点得到解决,而且整节课显得紧凑而环环相扣。在教学过程中,学生会的一笔带过,较难的由小组先自行讨论交流,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解决,实在有难度的教师进行点拨讲解。这样避免了教师“一言堂”,学生每个人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机会。

总体来说,我对这次公开课比较满意,这缘于之前细致的准备和三番五次的修改与补充。当然,没有完美的课堂,只有更高的挑战。

《孔子》教学反思15

此节课没有按计划来上课,计划中第一课时处理了大处手笔后,这节课分段进行指导朗读,但在课前学生已能够找到重点句并主动进行理解,所以一节课就围绕学生的感受,互相说说感受再读读句子。

在说感受时,学生可谓是千人千面,有的学生从这个角度看问题,有的学生从那个角度来看问题,比如同是一句话:孔子想: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找的老师吧!于是上前行礼……这句话,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想,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看出孔子有礼有节,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,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,特别是李姚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,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,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,学习每个人的“独门秘技”。

特别是最后结尾处,学生提出“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,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”这一句,说明学生思考很全面,这句话我是没有进行思考,因为受整篇文章主题的影响,学生却能从简单的道理挖出深刻的道理,他俩知识丰富,还很有礼,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,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,需要丰富的学问,但只有学问还不够,还要有好的品行。

《《孔子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